在上一个章节中,我们讨论了《WordPress新手入门教程之基本设置篇》。今天,我们将深入探讨WordPress的文章管理系统,帮助大家迅速掌握如何发布文章,从而丰富我们的网站内容,毕竟,文章是博客的核心所在。
1、所有文章
通过点击左侧菜单中的【文章】—>【所有文章】,你将看到站点中所有的文章,无论是已发布的、草稿的还是计划发布的。此外,你还可以对这些文章进行批量处理(如删除或移动至回收站)以及单独编辑(快速编辑、预览等)。同时,系统支持通过日期、分类或关键词来搜索文章。

2、分类目录
进入左侧菜单的【文章】—>【分类目录】选项,你可以对文章分类进行管理,比如删除、修改或新增分类。如果要添加新的分类,只需输入名称、别名及描述,然后点击【添加新分类目录】。建议首先对默认的“未分类”进行修改,方法是将光标悬停在“未分类”上,点击“编辑”,然后按照新增分类的方式进行操作。

3、标签
通过左侧的【文章】—>【标签】选项,你可以管理站点的标签。这一功能与文章分类的管理方式相似。通常情况下,标签是在编辑文章时随手添加的,因此很少单独进行管理。
4、撰写文章
若想发布新文章,可以点击左侧的【文章】—>【写文章】选项。

Boke112建议首次使用WordPress的博主们,进入该页面后,首先点击右上角的【显示选项】,并勾选“显示下列项目”中的所有选项,等熟悉之后再逐渐去掉不需要的项目勾选。

4.1 文章编辑区:在这里,用户可以输入文章的标题和内容。如果需要插入HTML代码等特殊内容,可以将编辑区从“可视化”模式切换到“文本”模式,直接点击“文本”进行切换。
4.2 摘要:此区域的内容会在博客首页和文章分类列表中显示,部分主题可能还会在文章开头呈现。这部分通常不需要手动设置,因为大多数主题已集成自动获取摘要的功能。
4.3 发布:此处有三个状态选项,分别为草稿(文章未完成)、公开(默认选项,允许所有人查看)及特殊情况(如置顶、密码保护或设为私密)。最后,用户可以设置文章的发布时间,默认为立即发布,如果设定为未来时间,则将按计划发布。
4.4 形式:文章形式总共有十种,默认形式为标准。大多数文章可选择标准形式,部分主题可能会提供链接、图片或视频等形式的选项,若无特殊需要,保持默认即可。
掌握WordPress文章发布的每个细节

4.5 发送Trackbacks:这个功能大多数用户可能不会使用,因此可以忽略。系统的解释是:Trackbacks 是一种通知老旧博客系统您链接到其内容的方式。当您链接到其他WordPress网站时,pingbacks系统会自动通知对方,无需额外操作。
4.6 自定义栏目:通常这个设置依赖于所选主题模板。有些主题需要展示更复杂的功能,这时需要结合自定义栏目。例如,在“名称”字段中输入“wzurl”,在“值”字段中填入链接地址,这样就可以在文章页面中引用该自定义字段,以显示文章来源。
4.7 特色图片:此项通常指的是文章的缩略图。一般情况下,许多主题会自动选择文章中的第一张图片作为缩略图,或者随机显示一个默认的缩略图。
4.8 评论:此区域显示该文章的评论内容,您可以在这里查看和审核评论。如果不希望他人对这篇文章进行评论,只需取消“允许评论”前面的勾选即可。
4.9 分类目录:在这里会列出您在第二步中设置的文章分类。在撰写新文章时,只需勾选相应的分类即可。
4.10 标签:您可以为文章添加相应的标签。直接输入标签(例如:“WordPress教程”),点击添加即可;也可从下方“常用标签”中选择已有标签。标签的字数通常控制在2-6个字之间,建议填写2-4个标签。
4.11 别名:只有在固定链接设置为包含/%postname%字段的格式时,别名才会被用作URL的一部分。由于我们通常设置为/%post_id%.html,也就是文章的ID,因此别名的设置可以忽略。
4.12 作者:此项用于设置文章的作者。如果只有一位管理员,可以直接使用默认设置;若有多个用户,则需要选择相应的用户作为文章作者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只有一位管理员,也可以设置多个作者,例如管理员本人、网络转载、投稿文章等。
至此,关于WordPress的文章系统基本讲解完毕。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发布文章,赶紧试试发布一篇文章吧!在下一节中,我们将继续讨论《WordPress新手入门教程之页面管理篇》。
原文链接:
http://boke112.com/2086.html
本文标题:掌握WordPress:新手必看文章管理全攻略
网址:https://www.2090ai.com/2025/11/05/tutorial/65284.html
本站所有文章由wordpress极光ai post插件通过chatgpt写作修改后发布,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;如果无意间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。
如需转载,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链接,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!






